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人我關係中的倫理議題
Ethical Issues in Self-Others Relationship 
開課學期
112-1 
授課對象
理學院  心理學系  
授課教師
葉光輝 
課號
Psy5313 
課程識別碼
227 U229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3,4(10:20~12:10) 
上課地點
南館地下A 
備註
總人數上限:5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從華人心理學角度探討一系列鑲嵌於日常生活中的倫理與道德議題。傳統倫理學偏重從「應然」面思考某些具普同性的道德原則,本課程切入角度則更強調:(1)透過實然面的探討,深入理解不同個體在面對類似議題或情境時,何以會展現出充滿個別差異的行為模式,及其背後對應的不同心理運作機制;(2)倫理與道德決策/行為不僅發生在各種人際情境中,這些人際互動情境也鑲嵌在特定的社會文化脈絡中,在思考相關議題時,應更留意文化差異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免誤將倫理或道德原則的普同性偏誤地安置在以西方文化為主的思考上。
為了以更貼近日常生活的方式來介紹當代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倫理議題,以及從華人心理學視角重新解讀這些議題,本課程規劃了「家人關係(著重跨生命歷程的親子關係)」、「人我關係」兩大主軸,在每一主軸下將依序介紹一系列涉及倫理決策或行為的心理學關注議題,例如成年子女對父母的照顧義務與意願、同理心對人際互動行為的影響、疫情與污名化行為的關聯等。探討各週議題時,除了藉由實用且生活化的研究成果與實驗來引介社會心理學、華人本土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也會依各週討論議題的需要輔以倫理學、社會學的相關理論或研究,透過跨領域知識的對照與思辯,讓學生得以拓展更多元、整合的視野來看待日常的人際倫理議題。
 

課程目標
本課程兼顧理論知識與實務應用,一方面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社會互動情境,有系統地介紹心理學的知識與觀點,另一方面也重視學生從課程中反思個人的生活經驗,運用課堂所學練習應對自身在各種人際、家庭或社會關係中可能遭遇的倫理問題。本課程同時透過講授、影片賞析、課堂討論等多元化設計,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課堂交流。修課學生需預先閱讀各週指定教材(包含研究論文、科普書籍指定章節、影片等等),熟悉當週課程內容重點、發掘出課堂討論問題的可行因應方式。 
課程要求
1. 出席與分組討論及摘要報告 30%
2. 分組團體口頭及書面報告 40%
3. 個人書面報告 30%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2-4小時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備註: 請以email: ykh01@gate.sinica.edu.tw 與授課老師事先約定時間。 
指定閱讀
請參考第一週的課程簡介檔案內容說明 
參考書目
同上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上課形式
提供學生彈性出席課程方式
作業繳交方式
延長作業繳交期限, 學生與授課老師協議改以其他形式呈現
考試形式
書面(口頭)報告取代考試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